【新冠肺炎疫情處境下對教會的省思】 ◎副院長╱陳志宏
新冠肺炎的疫情從2020年初開始蔓延,對全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染疫人數到2021年6月中旬為止已經超過1億8千萬,死亡人數超過380萬。為了避免人與人密切接觸造成群聚感染,各國政府紛紛對會造成人群聚集的場合祭出許多限制的措施,學校停止實體上課改採網路教學,公共場所停止營業或限制人數,疫情嚴重的時期甚至採取封城的手段來抑制病毒的擴散。
教會在政府的防疫規範下,同時也是保護信徒免於染疫危險的考慮下,停止實體聚會成為不得不採取的措施。在疫情比較嚴重的國家,停止實體聚會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台灣於2020年上半年也曾經歷短暫一、兩個月的停止實體聚會的時期,隨著台灣的疫情到到控制,教會各樣聚會又恢復到正常進行的狀況。不過2021年4月英國變種病毒透過台灣政府自以為是防疫模範生的驕傲心態而產生的防疫破口進入台灣,短短一個多月染疫的人數就超過一萬人,全台灣進入三級警戒,停止實體聚會再度成為不論大、中、小型教會都必須面對的處境。
面對新冠肺炎所帶來鋪天蓋地的影響,正是我們進行神學反省的時刻,當然有許多的課題值得我們去討論,本文先從教會的功能開始,希望能夠拋磚引玉,期待看到更多的神學工作者與牧者提供更有見地的文章。以下分別從敬拜、團契、宣教、教導、服務這五方面來探討疫情下的教會。
▪️更多閱讀:https://wp.ces.org.tw/newsletter202107/